《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
来源:呼吸熊 发布时间:2025-04-17 16:11:47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于2022年7月11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代替《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自2023年2月1日起实施,归口单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2022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新国标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指标及要求,具体要求见下表:
(一)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及要求
序号 | 指标分类 | 指标 | 计量单位 | 要求 | 备注 |
01 | 物理性 | 温度 | ℃ | 22~28 | 夏季 |
16~24 | 冬季 | ||||
02 | 相对湿度 | % | 40~80 | 夏季 | |
30~60 | 冬季 | ||||
03 | 风速 | m/ | ≤0.3 | 夏季 | |
≤0.2 | 冬季 | ||||
04 | 新风量 | m³/(h·人) | ≥30 | —— | |
05 | 化学性 | 臭氧(O3) | mg/m³ | ≤0.16 | 1小时平均 |
06 | 二氧化氮(NO2) | mg/m³ | ≤0.20 | 1小时平均 | |
07 | 二氧化硫(SO2) | mg/m³ | ≤0.50 | 1小时平均 | |
08 | 二氧化碳(CO2) | % | ≤0.10 | 1小时平均 | |
09 | 一氧化碳(CO) | mg/m³ | ≤10 | 1小时平均 | |
10 | 氨(N) | mg/m³ | ≤0.20 | 1小时平均 | |
11 | 甲醛(HCHO) | mg/m³ | ≤0.08 | 1小时平均 | |
12 | 苯(C6H6) | mg/m³ | ≤0.03 | 1小时平均 | |
13 | 甲苯(C7H8) | mg/m³ | ≤0.20 | 1小时平均 | |
14 | 二甲苯(C8H10) | mg/m³ | ≤0.20 | 1小时平均 | |
15 |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 mg/m³ | ≤0.60 | 8小时平均 | |
16 | 三氯乙烯(C₂HCl₃) | mg/m³ | ≤0.006 | 8小时平均 | |
17 | 四氯乙烯(C2Cl4) | mg/m³ | ≤0.12 | 8小时平均 | |
18 | 苯并【a】芘(BaP)b | ng/m³ | ≤1.0 | 24小时平均 | |
19 | 可吸入颗粒物(PM10) | mg/m³ | ≤0.10 | 24小时平均 | |
20 | 细颗粒物(PM2.5) | Mg/m³ | ≤0.05 | 24小时平均 | |
21 | 生物性 | 细菌总数 | CFU/m³ | ≤1500 | —— |
22 | 放射性 | 氡(222Rn) | Bq/m³ | ≤300 | 年平均ᶜ(参考水平ᵈ) |
a 体积分数。 b 指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 c 至少采样3个月(包括冬季)。 d 表示室内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氡浓度,并非安全与危险的严格界限。当室内氡浓度超过该参考水平时,宜采取行动降低室内氡浓度。当室内氨浓度低于该参考水平时,也可以采取防护措施降低室内氡浓度,体现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
(二)限量值变化
变更后的GB/T 18883-2022标准限量值比之前更加严格了,以常规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五个参数为例进行比较。
序号 | 参数 | GB/T 18883-2002限量值 | GB/T 18883-2022限量值 |
1 | 甲醛 | ≤0.10mg/m³ | ≤0.08mg/m³ |
2 | 苯 | ≤0.07mg/m³ | ≤0.03mg/m³ |
3 | 甲苯 | ≤0.20mg/m³ | ≤0.20mg/m³ |
4 | 二甲苯 | ≤0.20mg/m³ | ≤0.20mg/m³ |
5 | TVOC | ≤0.60mg/m³ | ≤0.60mg/m³ |
二、新标准修订内容
(一)室内空气质量指标检测方法与规范
1、室内空气采样部分主要修订内容详情(标红部分为修订或新增内容)
序号 | 内容 | GB/T 18883-2002 | GB/T 18883-2022 |
1 | 采样环境 | 采样前关闭门窗12h,采样时关闭门窗。 | 采样前,应关闭门窗、空气净化设备及新风系统至少 12h。采样时,门窗、空气净化设备及新风系统仍应保持关闭状态。使用空调的室内环境,应保持空调正常运转。物理性指标的测量和室内氡累积测量(固体核径迹测量方法) ,以及其他未能满足前述要求情况下的测量,应在房屋正常使用状态下进行。 |
2 | 采样点数量 | 原则上小于50㎡的房间应设(1~3)个点;50㎡~100㎡设(3~5)个点;100㎡以上至少设5个点。 | 采样点的数量应根据所监测的室内面积和现场情况而定,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水平。单间小于25㎡的房间应设1个点;25㎡ ~50㎡ (不含)应设2个 ~3个点;50㎡~100㎡(不含)应设3个~5个点 ;100㎡及以上应至少设5个点. |
2 | 布点方式 | 在对角线上或梅花式均匀分布。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m。 | 单点采样在房屋的中心位置布点,多点采样时应按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点。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和热源,离墙壁距离应大于 0.5m,离门窗距离应大于1m。 |
3 | 采样点高度 | 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相对高度在 0.5 m~1.5m之间。 | 原则上应与成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相对高度在 0.5 m~1.5m之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考虑坐卧状态的呼吸高度和儿童身高,增加0.3 m~0.6m相对高度的采样。 |
4 | 采样时间和频次 | 年平均浓度至少采样3个月,日平均浓度至少采样18h,8h平均浓度至少采样6h,1h平均浓度至少采样45min,采样时间应函盖通风最差的时间段。 | 年平均浓度(如氡)应至少采样3个月(包括冬季), 24小时平均浓度(如苯并【a】芘、 PM2.5 PM10等) 应至少采样20h,8小时平均浓度应至少采样6h,1小时平均浓度应至少采样 45 min,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可连续或间隔采样。 |
5 | 采样方法 | 1、筛选法采样:至少采样45min。 2、累积法采样:当采用筛选法采样达不到本标准要求时,必须采用累积法(按年平均、日平均、8h平均值)的要求采样。 | 1、筛选法采样:筛选法宜采样45min。如使用直读仪器,采样间隔时间为10 min~15 min,每个点位至少监测4次~5次,最终结果以时间加权平均值表示。特殊情况(如氡) .按照不同测定方法要求,采样至少24h (连续测量方法)或采样2d~7d(活性炭盒测量方法)。 2、累积法采样:累积法按年平均、24小时平均、8小时平均的要求,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可连续或间隔采样,间隔采样的最终结果以时间加权平均值表示。氡采用固体核径迹测量方法采样。 |
6 | 平行样采集 | 无 | 每批样品采集过程中,均应采集平行样,平行样数量不得低于10%,当样本量不足10 个时,至少应采集1个平行样。平行样测定值的绝对差值与平均值的比值不得超过 20%。 |
7 | 样品运输和保存 | 无 | 样品按采样记录核对后由专人运送,运送过程中做好样品的有效处理和防护,防止因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组分和含量发生变化。样品运抵后应与接收人员交接并登记,注意保存条件,并及时进行实验室检验。 |
修订了室内空气质量指标检测技术导则(附录A)采样环境、采样点数、布点方法、采样时间和频次,采样方法等标准,增加了平行样采集和样品运输和保存的标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小于50㎡的室内面积至少设1~3点,而在2022版增加了单间小于25㎡的房间应设一个点,修订了25㎡~50㎡(不含)应设2个~3个点(附录A);
2、修改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风量、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甲醛等11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方法来源,增加了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细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方法来源,增加了推荐采样方法参数。
(二)修改了污染物浓度换算方式
1、GB/T 18883-2002中,在计算浓度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GB/T 18883-2022中,气态污染物的最终浓度是指参比状态下的校正浓度,其他污染物的浓度则为监测时大气压力和温度下的浓度。
2、增加了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保留方式。测量结果一般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但当测量结果接近方法检出限时,测量结果表述与检出限小数点后位数保持一致。
(三)增加并修改了部分污染物测定方法
增加了甲醛、苯并[a]芘、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氡等5项指标的测定方法(详见附录B、附录E、附录F、附录H)。
修改了苯、TVOC、细菌总数等3项指标的测定方法(见附录C、附录D、附录G)。
(四)术语和定义的变化
与GB/T 18883-2002相比,GB/T 18883-2022中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增改术语和定义
(1)增加了“细颗粒物”“1小时平均”“8小时平均”和“24小时平均”等4个术语和定义;
(2)删除了“标准状态”术语和定义;
(3)更改了“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3个术语和定义。
以上术语和定义中,除了“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他均来源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适当修改)。
2、指标修订内容
(1)新增指标
新增加了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盒颗粒物等3项指标要求;
(2)调整部分指标
①调整了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醒、苯、可吸人颗粒物、细菌总数和氨等7项指标要求;
②更改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风量、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甲醒 (分光光度法)等11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方法来源,新增加了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细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方法来源,增加了推荐采样方法参数。
③增加了甲醛(高效液相色谱法)、苯并【a】芘、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氡等5项指标的测定方法,更改了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 、细菌总数等3项指标的测定方法。
(3)其他修订内容
①将"空气流速"更改为"风速";
②更改了氧的控制要求,将"行动水平"修改为"参考水平"
③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备注中的"夏季空调"和"冬季采暖",更改为"夏季"和"冬季。
综合以上来看,新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的修订让许多参数限值要求更高,这也就是说该标准意味着实施后对于室内空气检测行业以及和室内空气净化行业的标准会将更加细致严格。
关于最新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更为详细的信息,可查看附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