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来源:呼吸熊 发布时间:2025-04-17 16:11:53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防治大气污染,于是批准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一、 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
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二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二、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
1、一类区适用一级浓度限值,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限值。一、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见表1和表2。
表1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
序号 | 污染物项目 | 平均时间 | 浓度限值 | 单位 | |
一级 | 二级 | ||||
1 | 二氧化硫(SO2) | 年平均 | 20 | 60 | mg/m3 |
24小时平均 | 50 | 150 | |||
1小时平均 | 150 | 500 | |||
2 | 二氧化氮(NO2) | 年平均 | 40 | 40 | |
24小时平均 | 80 | 80 | |||
1小时平均 | 200 | 200 | |||
3 | 一氧化碳(CO) | 24小时平均 | 4 | 4 | mg/m3 |
1小时平均 | 10 | 10 | |||
4 | 臭氧(O3) | 日最大8小时平均 | 100 | 160 | mg/m3 |
1小时平均 | 160 | 200 | |||
5 |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mg) | 年平均 | 40 | 70 | |
24小时平均 | 50 | 150 | |||
6 |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mg) | 年平均 | 15 | 35 | |
24小时平均 | 35 | 75 |
表2 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浓度限值
序号 | 污染物项目 | 平均时间 | 浓度限值 | 单位 | |
一级 | 二级 | ||||
1 | 总悬浮颗粒物(TSP) | 年平均 | 80 | 200 | mg/m3 |
24小时平均 | 120 | 300 | |||
2 | 氮氧化物(NOx) | 年平均 | 50 | 50 | |
24小时平均 | 100 | 100 | |||
1小时平均 | 250 | 250 | |||
3 | 铅(Pb) | 年平均 | 0.5 | 0.5 | |
季平均 | 1 | 1 | |||
4 | 苯并[a]芘(BaP) | 年平均 | 0.001 | 0.001 | |
24小时平均 | 0.0025 | 0.0025 |
2、本标准自 2016 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基本项目(表1)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其他项目(表 2) 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实施方式。
3、在全国实施本标准之前,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指定部分地区提前实施本标准,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地域范围、时间等)另行公告;各省级人民政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环境保护的需要提前实施本标准。
三、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1、应采取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全面、客观地反映监测结果。所有有效数据均应参加统计和评价,不得选择性地舍弃不利数据以及人为干预监测和评价结果。
2、任何情况下,有效的污染物数据均应符合表4中的最低要求,否则应视为无效数据。
表 4 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的最低要求
污染物项目 | 平均时间 | 数据有效性规定 |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10 m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2.5mm)、氮氧化物(NOx) | 年平均 | 每年至少有 324 个日平均浓度值 每月至少有 27 个日平均浓度值(二月至少有 25个日平均浓度值) |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10m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mm)、氮氧化物(NOx) | 24小时平均 | 每日至少有 20 个小时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 |
臭氧(O3) | 8小时平均 | 每8小时至少有6小时平均浓度值 |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氮氧化物(NOx) | 1小时平均 | 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样时间 |
总悬浮颗粒物(TSP)、苯并[a]芘(BaP)、铅(Pb) | 年平均 |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平均浓度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平均浓度值 |
铅(Pb) | 季平均 | 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5个日平均浓度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平均浓度值 |
总悬浮颗粒物(TSP)、苯并[a]芘(BaP)、铅(Pb) | 24小时平均 | 每日应有24小时的采样时间 |
四、污染物限值
各省级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环境保护的需要,针对环境污染的特点,对本标准中未规定的污染物项目制定并实施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下为环境空气中部分污染物参考浓度限值。
表 A.1 环境空气中镉、汞、砷、六价铬和氟化物参考浓度限值
序号 | 污染物项目 | 平均时间 | 浓度(通量)限值 | 单位 | |
一级 | 二级 | ||||
1 | 镉(Cd) | 年平均 | 0.005 | 0.005 | mg/m3 |
2 | 汞(Hg) | 年平均 | 0.05 | 0.05 | |
3 | 砷(As) | 年平均 | 0.006 | 0.006 | |
4 | 六价铬(Cr(Ⅵ)) | 年平均 | 0.000025 | 0.000025 | |
5 | 氟化物(F) | 1小时平均 | 20① | 20① | |
24小时平均 | 7① | 7① | |||
月平均 | 1.8② | 3.0③ | mg/(dm2·d) | ||
植物生长季平均 | 1.2② | 2.0③ | |||
注:①适用于城市地区;②适用于牧业区和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蚕桑区;③适用于农业和林业区。 |
总的来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是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依据。通过实施该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关于该标准中更为详细的信息,可以点击查看附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