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167-2004)》
来源:呼吸熊 发布时间:2025-04-17 16:11:53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167-2004)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的,旨在规范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以下是对该规范中室内空气物理参数的测量及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部分的详细解读:
一、室内空气物理参数的测量
(一)温度
室内温度是指室内环境空气的温度,单位以摄氏度(℃)表示。可以使用玻璃温度计、数字式(包括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式)温度计测定室内温度,也可以使用干湿球湿度计、数字式湿度计和风速计所附的温度计。
要求温度计测试范围应在-10℃至 50℃,准确度为±0.3℃。
监测方法依据 GB/T 18204.13《公共场所室内温度测定方法》。
(二)相对湿度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分的含量。有两种表示方法:
1、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气的质量;
2、相对湿度(RH):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同一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气压之比值,单位用%表示。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可以使用干湿球温度计、氯化锂露点式湿度计、电容式数字湿度计测定,要求湿度计测试范围应在 12%至 99%,准确度为±0.3%。
使用方法参见所用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监测方法依据 GB/T 18204.14《公共场所室内相对湿度测定方法》。
(三)空气流速
室内外温差、压差、人工通风、空调、室内热源等都可引起空气流动,同室外气流一样对污染 物有稀释和扩散作用。空气流速可用热球式电风速计和热线式电风速计测量,要求风速计测试范围 应在 0.01 m/s 至 20m/s,准确度为±5%。
使用方法参见仪器使用说明书。监测方法依据 GB/T 18204.15《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流速测定方法》。
(四)新风量
新风量测定一般采用示踪气体法
1、示踪气体 racer ga
在研究空气运动中,一种气体能与空气混合,而且本身不发生任何改变,并在很低的浓度时就能被测出的气体总称。
2、原理
本标准采用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示 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
3、示踪气体:无色、无味、使用浓度无毒、安全、环境本底低、易采样、易分析的气体。示踪气体环境本底水平及安全性资料见下表
气体名称 | 毒性水平 | 环境本底水平,mg/m |
一氧化碳 | 人吸入50mg/m31h,无异常 | 0.125~1.25 |
二氧化碳 | 车间最高容许浓度9000mg/m3 | 600 |
六氟化硫 | 小鼠吸入 48000 mg/m3 4h无异常 | 低于检出限 |
一氧化氮 | 小鼠 LC501090mg/m3 | 0.4 |
八氟环丁烷 | 大鼠吸入80%(20%氧)无异常 | 低于检出限 |
三氟溴甲烷 | 车间标准6100mg/m3 | 低于检出限 |
4、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
(1)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1。
(2)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物品(桌、沙发、柜、床、箱等)总体积V2。
(3)计算室内空气容积,见下式:
V=V1-V2
式中:
V——室内空气容积,m3;
V1——室内容积,m3;
V2——室内物品总体积,m3。
二、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一)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二)布点和采样
1、布点原则
采样点位的数量根据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要能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原则上小于50m2的房间应设1~3个点;50~100m2设3~5个点;100m2以上至少设 5 个点。
2、布点方式
多点采样时应按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m,离门窗距离应大于1m。
3、采样点的高度
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一般相对高度0.5~1.5m之间。也可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人群的高低以及在房间立、坐或卧时间的长短,来选择采样高度。有特殊要求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采样时间及频次
经装修的室内环境,采样应在装修完成7d以后进行。一般建议在使用前采样监测。年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3个月,日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18h;8h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6h;1h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45min。
5、封闭时间
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2h后进行。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的室内环境,空调应正常运转。有特殊要求的可根据现场情况及要求而定。
6、采样方法
具体采样方法应按各污染物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要求年平均、日平均、8h平均值的参数,可以先做筛选采样检验。若检验结果符合标准值要求,为达标;若筛选采样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值要求,必须按年平均、日平均、8h平均值的要求,用累积采样检验结果评价。
综上所述,《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167-2004)》为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和规范,有助于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由于篇幅原因,这里只能介绍一部分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标准可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