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污染治理新动态:江苏疾控权威解读引行业关注
来源:呼吸熊 发布时间:2025-07-14 16:30:03
近日,人民网转载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相关信息,针对室内甲醛的来源及处理方式进行了权威解答,在室内环境治理行业引发广泛关注。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甲醛污染问题作为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已成为行业聚焦的核心议题。
一、甲醛来源广泛,隐蔽性污染不容小觑
江苏疾控指出,室内甲醛来源极为广泛,几乎涵盖家庭中常见的各类物品。比如我们较为熟知的木制家具、地板、油漆等,都是甲醛释放的“大户”。不仅如此,像窗帘、地毯、墙纸、装饰品这类容易被忽视的软装物品,同样也是甲醛散发的重要源头。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为了降低甲醛含量而特意选购了某些高档材料,也未必能显著减少全屋整体的甲醛释放量。这是因为不同材料之间可能存在甲醛释放的叠加效应,单一材料甲醛释放量低,而累积起来也会对室内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二、传统治理方法效果参差,科学通风仍是基础
开窗通风是处理房间内残余甲醛经济且基础的方法,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甲醛的挥发速度越快,通过空气的流通,能将挥发到空气中的甲醛排出室外。尤其是夏天气温高时,在开窗通风的情况下,3个月时间就足够让甲醛挥发掉绝大部分,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当气温不够高时且在一些无法开窗的环境中,如冬季寒冷地区、高层建筑的某些户型等就需要延长通风时间,以确保甲醛充分挥发。
吸附类处理方法,橘子皮、活性炭、植物等基本归于吸附类处理方法,虽然能够吸附一定量空气中的甲醛,但效果相对较弱。以活性碳为例,它虽对甲醛有一定吸附作用,但其吸附容量有限,吸满后若不及时更换,反而导致甲醛二次释放。植物如仙人掌、吊兰、芦荟等吸收量较小,主要起辅助净化和心理安慰作用,无法承担大面积、高浓度甲醛治理的重任。因此吸附处理效果较通风比相差甚远。
三、专业治理技术兴起,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面对甲醛治理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传统开窗通风、活性炭吸附等简易方法虽能短期降低浓度,但无法从污染源头实现根本性治理,导致甲醛浓度易出现"治理-反弹"的恶性循环,因此专业治理技术正逐步成为破解室内污染难题的关键路径。
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装修后必除醛” 已成为共识,尤其在儿童房、老人房等敏感空间,对专业治理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近两年新房装修后选择专业甲醛治理的家庭占比已从不足 10% 提升至 35% 以上,而存量房二次治理、办公场所定期除醛等需求,更让市场规模突破百亿。
同时,行业协会推动的 “治理师职业技能认证”,让从业人员从 “临时工” 转向 “专业技术岗”,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可以说,专业治理技术的兴起不仅解决了甲醛治理的核心痛点,更重塑了行业的价值链条:从单一的 “除醛服务” 拓展至 “检测、治理、监测、维护” 的全周期服务,从 “零散化服务” 升级为 “标准化产品 + 定制化方案” 的组合模式。
四、行业规范亟待完善,消费者认知有待提升
江苏疾控的权威解答为消费者提供了科学的甲醛治理指导,也引发了行业对自身发展的深入思考。目前,室内环境治理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市场规范尚不完善,存在部分治理机构技术不过关、虚假宣传等问题。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行业监管,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同时,行业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治理技术和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治理服务。消费者也应增强对甲醛污染的认知水平,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和正规的专业机构。
相信在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室内甲醛污染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人们将能够享受到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