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的零甲醛装修是真的吗?
来源:呼吸熊 发布时间:2025-09-08 10:50:00
装修新房时,不少人会被商家 “零甲醛装修,即装即住” 的口号吸引 —— 毕竟谁都想躲开甲醛这个 “隐形杀手”,早日住进安心的家。但冷静下来想想:装修过程中需要用到板材、胶水、涂料等十几种材料,真的能够做到“零甲醛”吗?
一、甲醛为什么 “躲不开”?从材料源头说清楚
要判断 “零甲醛装修” 是否可信,首先得知道甲醛在装修中到底从哪来。实际上,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要么是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添加的,要么是材料本身自带的,想要完全去除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人造板:甲醛的 “重灾区”,想零甲醛难如登天
人造板(如颗粒板、密度板、多层实木板)是装修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衣柜、橱柜、地板等家具的打造都离不开它。而在人造板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用到 “粘合剂”,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脲醛树脂胶,这种胶的主要原料就是甲醛和尿素。
为什么一定要使用这种胶呢?原因在于它成本低廉、粘性极强。以实木颗粒板为例,据统计,生产1立方米颗粒板需要用其整板重量的10%~20%的胶粘剂。而且就算现在有商家说用 “无醛胶”(比如 MDI 胶),也不代表板材完全没甲醛:木材本身就含有微量的甲醛,这是天然植物代谢的产物,只是含量极低(通常≤0.01mg/m³),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但“有”和“无”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称之为“零甲醛”。
举个例子来说,某品牌宣称其生产的“零甲醛颗粒板”,检测报告显示甲醛释放量为0.02mg/m³(符合ENF级标准),然而商家却直接将“接近零”偷换概念为“零”。虽然0.02mg/m³的甲醛释放量在安全范围内,但它并不等同于“没有”。
(二)辅料:胶水、涂料里的甲醛,最容易被忽略
很多人在装修时,往往只关注板材的质量,却忽略了装修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大量“辅料”,而这些辅料中的甲醛同样不容小觑:
- 墙面辅料:刷乳胶漆时需要用到腻子粉,一些劣质腻子粉会添加 “甲醛缓释剂” 来提高附着力;贴壁纸、墙布所使用的 “糯米胶”“土豆胶”,看似天然环保,实际上为了防止发霉,不少商家会添加甲醛类防腐剂,检测时也能发现微量甲醛。
- 地面辅料:铺地板时用到的“地板胶”“踢脚线胶”,即便标注为“环保型”,其甲醛释放量也可能达到0.05mg/m³;美缝剂中的“环氧树脂”,虽然本身不含有甲醛,但固化剂可能会释放游离甲醛,尤其是价格低廉的美缝剂,甲醛释放风险更高。
- 软装辅料:窗帘、沙发套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防皱、固色的效果,会使用“甲醛整理剂”。即使是“纯棉材质”的软装,新购买回来时也可能检测出甲醛。所以,你以为的“零甲醛软装”,实际上可能只是甲醛含量未超标而已。
二、行业标准里根本没有 “零甲醛”!别被宣传话术骗了
很多商家会拿 “检测报告” 证明自己的 “零甲醛”,但只要你仔细查看报告内容,就会发现上面写的往往是“甲醛释放量≤0.02mg/m³”“符合ENF级标准”之类的表述,根本找不到“零甲醛”这三个字。这是因为在国内外现行的所有装修材料标准里,都没有对“零甲醛”进行定义,只有针对“低甲醛释放量”的分级。
(一)国内主流标准:最高级也有 “允许值”
目前,国内最权威的装修材料标准当属《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GB/T 39600—2021)》,该标准将人造板划分为三个等级:
- E1 级:甲醛释放量≤0.124mg/m³;
- E0 级:甲醛释放量≤0.05mg/m³;
- ENF 级:甲醛释放量≤0.025mg/m³。
哪怕是 ENF 级,也只是 “甲醛释放量较低”,不是 “零”。以一块ENF级颗粒板为例,每平方米每小时会释放0.01 - 0.02mg甲醛。虽然这个释放量对人体健康无害,但甲醛确实存在。商家将“符合ENF级”偷换概念为“零甲醛”,这显然是对消费者的误导。【延伸阅读:《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GB/T 39600—2021)》】
(二)国外标准:同样没有 “零甲醛” 概念
不少商家还会拿 “日本 F4 星”“欧洲 E0 级” 等国外标准进行宣传,声称这些是 “零甲醛标准”,但事实并非如此。
- 日本 F4 星标准:规定甲醛释放量≤0.03mg/m³,其要求相较于国内的ENF级标准稍显宽松,但同样存在甲醛“允许值”。
- 欧洲 E0 级标准:甲醛释放量≤0.03mg/m³(注意:欧洲 E0 级和国内 E0 级数值不同),同样不是 “零”。
这些标准的核心目的,是将甲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而非彻底消除甲醛。从化学原理上讲,只要材料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就可能微量分解出甲醛。因此,完全 “零释放” 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三、正确做法:别追求 “零甲醛”,做好这 3 步更实际
既然 “零甲醛装修” 是伪概念,那我们该怎么让新房甲醛达标、住得安心?其实,只需做好“选材料、控叠加、测达标”这3个关键步骤,远比盲目追求“零甲醛”更为实际可靠。
(一)选材料:关注“环保等级”,拒绝“零甲醛噱头”
在挑选装修材料时,切勿被商家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而应直接查看材料的“检测报告”和“环保等级”:
- 人造板选择:优先选购达到ENF级或E0级标准的人造板,并且要留意产品的封边情况。优质的封边工艺能够将板材内部的甲醛有效封锁,大大减少甲醛的释放量。
- 胶水与涂料挑选:对于胶水和涂料,要选择获得“十环认证”(即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产品。以乳胶漆为例,可参考《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 - 2020)标准,确保其甲醛释放量不超过0.05mg/kg。
- 软装处理:购买回来的窗帘、沙发套等软装物品,不要急于使用,先用清水搭配中性洗涤剂清洗一遍,待晾干后再使用,会更加安全放心。
(二)控叠加:减少材料使用,降低超标风险
哪怕单种材料达标,用得太多也会出现甲醛“叠加超标”的情况。比如 10㎡的卧室,最多放 1 个 ENF 级衣柜 + 1 张 ENF 级床,别堆满家具;墙面装修时,不要既贴壁纸又刷涂料,选择一种环保材料即可。简而言之,使用的材料越少,甲醛叠加导致超标的风险就越低。
(三)测达标:入住前必做专业检测,别凭感觉
无论商家如何信誓旦旦地保证,在入住新房之前,一定要寻找具备CMA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相关资质)。检测前,需按照要求封闭门窗12小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规定,室内甲醛浓度应不超过0.08mg/m³,只有检测结果达标后才能安心入住。
- 轻度超标处理:如果检测结果显示甲醛轻度超标,可以通过加强通风的方式来改善。在高温天气时,先关闭门窗让室内温度升高,闷2小时后再开窗通风,这样能够加速甲醛的释放。此外,也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进行辅助净化。
- 重度超标处理:若甲醛重度超标,则必须果断拆除部分劣质装修材料,并及时找专业除甲醛公司进行处理,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市场上的 “零甲醛装修”,本质上是商家的营销话术。要么是故意偷换“环保等级”的概念,将低标准材料包装成所谓的“零甲醛”;要么是选择性忽略装修中可能出现的“叠加效应”,即便单种材料达标,多种材料叠加使用也可能导致甲醛超标;要么是刻意隐瞒“材料本身微量甲醛”的事实,毕竟几乎所有装修材料都难以做到完全不含甲醛。
所以,与其花大价钱为 “零甲醛” 噱头买单,不如把预算花在 “选优质材料”“控制用量”“专业检测” 上。毕竟,住得安全、安心,比一句虚无的宣传更重要。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