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花6万租新房却住进“毒气室”?如何确保租住房屋的空气质量?

2025年7月,杭州自媒体博主马钧澈以每月60676元的高价,租下了萧山区一套面积达500平方米的豪宅。然而,入住仅两个月后,他便出现了剧烈咳嗽、结膜炎等症状,甚至发展到咳血的地步。后经具有CMA认证资质的机构检测,发现该豪宅卧室甲醛浓度高达0.185mg/m³,客厅甲醛浓度也达到了0.164mg/m³,均超出国家规定标准2倍以上。

这场因天价房租引发的纠纷,也无情地揭开了我国房屋租赁市场在空气质量监管方面存在的系统性漏洞。

 

一、技术标准:明确空气质量合格红线

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 - 2022)》规定,民用建筑室内甲醛浓度限值被明确设定为≤0.08mg/m³,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限值则为0.6mg/m³。该标准采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并严格要求在密闭12小时后进行采样,以此确保检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房屋的实际居住状态。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出租方有责任和义务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房屋。此前,在深圳南山区法院判决的一起类似案例中,法院就明确指出,出租方(房屋管理公司)必须确保所提供的房屋符合居住标准。同时,在检测资质方面,CMA(中国计量认证)是检测机构获得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资格的一项强制性认证。通过CMA认证的实验室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高度权威性,其检测数据可作为法律依据。

花6万租新房却住进“毒气室”?如何确保租住房屋的空气质量?-图1

二、租住房屋的 “隐形污染”,多藏在这 4 个地方​

租住房屋的空气污染并非偶然,多与装修材料、家具选择、通风条件直接相关,尤其以下四类房源和场景,污染风险极高,租客需重点警惕。​

(一)“急装急租” 的精装修房:甲醛释放期未过​

这类房源堪称空气污染的重灾区。房东为了能够快速出租房屋以收回成本,往往在装修完成后仅通风1 - 2周就迫不及待地挂牌出租,完全没有给甲醛(其释放周期长达3 - 15年)、苯(释放周期为3 - 6个月)等有害污染物留出足够的挥发时间。

这类房屋常见的问题包括:​

1、装修材料劣质:墙面用非环保乳胶漆(含大量 TVOC)、地面铺低价复合地板(黏合剂含甲醛)、吊顶用密度板(甲醛释放量是实木的 5 倍以上);​

2、家具 “超标重灾区”:衣柜、床头柜、梳妆台多为颗粒板或板式家具,且未做封边处理(板材裸露处甲醛释放量更高),部分甚至是 “三无” 家具,无任何环保检测报告。​

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 - 2022)》规定来看,住宅内的甲醛限值应为0.08mg/m³,然而这类“急装急租”的房屋,其甲醛浓度常常达到0.2 - 0.5mg/m³,超标2 - 7倍。【延伸阅读:甲醛检测方法及标准

(二)“老房翻新” 的改造房:新老污染叠加​

部分老房为了提升租金,会进行局部翻新(如刷墙、更换家具、改造厨房等),但这样做往往会出现“新污染尚未消散、老污染依旧残留”的问题:​

- 新污染源:翻新过程中使用的油漆、黏合剂会释放苯和TVOC,新更换的人造板家具也会释放甲醛;​

- 老污染源:老房的地板缝隙、墙体内部可能残留有之前装修时产生的甲醛,如果在翻新时没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处理,这些老污染会与新污染相互叠加,导致室内污染物浓度更高。​

特别是老房的通风条件通常较差(如窗户较小、没有新风系统),污染物更难排出室外,租客入住后往往会出现 “明明是老房,却有刺鼻装修味” 的情况。​

花6万租新房却住进“毒气室”?如何确保租住房屋的空气质量?-图2

(三)“家具密集” 的小户型:污染浓度易累积​

对于单间、一居室这类小户型房源而言,倘若在有限的空间内摆放过多家具,例如将衣柜、书桌、沙发、床全部集中挤在 10 平方米的狭小区域内,即便每一件家具的甲醛释放量都单独达标,也极有可能因为“叠加效应”而导致室内整体的甲醛浓度超出标准范围。

这是因为每一件家具都会持续不断地释放出甲醛,而空间越是狭小,污染物就越难以扩散出去,这就导致甲醛浓度会在短时间内快速累积起来。​

(四)“密闭性强” 的低楼层 / 地下室:通风差难散味​

低楼层(1 - 2 楼)或者地下室的房源,往往存在光照不足、空气流通极为缓慢的问题,这使得污染物的挥发和排出效率变得极低:​

- 光照不足:较低的温度会抑制甲醛的释放(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 1℃,甲醛释放量会增加 12%),这会导致污染物被“闷”在室内。表面上看,室内似乎“没有异味”,但实际上甲醛浓度却在缓慢升高;​

- 通风不畅方面:如果窗户正好对着高墙或者楼道,那么自然通风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即便打开窗户,室内外的空气交换量也远远不足,污染物根本无法被有效地排出室外,长期处于一种“高浓度稳态”的糟糕状况。

花6万租新房却住进“毒气室”?如何确保租住房屋的空气质量?-图3

三、租住房屋空气污染,给身体带来的 3 类直接伤害

租客若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租住环境中,身体会遭受从“短期不适”到“长期损伤”的渐进式危害。而且由于租客群体多为年轻人,他们常常自恃“年轻身体好、扛得住”忽视这些危害,进而导致甲醛伤害不断累积。

(一)短期刺激:“误以为是感冒” 的不适症状​

在入住后的1 - 2周内,身体会出现黏膜和呼吸道受刺激的症状,这些症状很容易与感冒相混淆,具体表现如下:​

- 呼吸道:早晨起床时会感觉喉咙干痒、频繁咳嗽,刷牙时还会恶心干呕,尤其是在密闭的卧室睡醒后,这些症状会更加明显;​

- 黏膜:眼睛会发红、干涩、流泪,看电脑或手机时容易感到疲劳,摘下眼镜后眼睛仍有刺痛感;​

- 皮肤:接触床品、沙发等物品后,手臂、颈部等部位会出现红疹、瘙痒的情况。涂抹药膏后症状会有所缓解,但会反复发作。​

这些症状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离开房屋1 - 2天(例如周末回家居住)后,症状会明显减轻;一旦返回租住房屋,症状又会再次加重”。若出现这种与居住环境紧密关联的不适症状,租客需立即警惕空气污染问题。

(二)中期影响:免疫力下降与过敏频发​

如果持续在污染的房屋中居住1 - 3个月,污染物会对免疫系统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以下情况:​

- 抵抗力下降:会频繁感冒、发烧,而且恢复所需的时间比以往更长;​

- 过敏加重:本身患有鼻炎、哮喘的租客,症状发作的频率会升高。例如,鼻炎患者每天打喷嚏、流鼻涕的次数会增多;原本没有过敏史的人,也可能出现“新过敏”情况,比如对尘螨、花粉的敏感度突然升高。​

这是因为甲醛、TVOC 等污染物会抑制免疫细胞活性,降低身体对病原体和过敏原的抵抗能力,相当于 “给身体的防御系统‘松了螺丝’”。​

花6万租新房却住进“毒气室”?如何确保租住房屋的空气质量?-图4

(三)长期风险:慢性损伤与癌症隐患​

若租住 1 年以上,长期低浓度接触污染物,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慢性伤害:​

- 呼吸系统方面:长期受到污染物的刺激,会引发慢性咽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甚至可能导致肺功能出现轻微下降,具体表现为“爬楼梯、运动后会感觉气短”;​

- 癌症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甲醛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接触甲醛会增加患鼻咽癌、白血病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比如经常熬夜、压力大的年轻人,其患病风险会更高。​

更可怕的是,长期伤害具有 “滞后性”,相关症状可能在离开污染环境多年后才逐渐显现。届时,不仅难以追溯污染源头,而且在进行维权时也会面临诸多困难。

 

四、确保租住房屋空气质量,从看房到入住不踩坑​

租客要避免住进 “毒气室”,需在 “看房 — 签约 — 入住前 — 入住后” 四个阶段建立完整的防护体系,在每一步都做好 “风险排查” 与 “权益保障” 工作。​

(一)第一步:看房时 “三查三闻”,初步筛选安全房源​

看房是避开污染房的第一道重要防线,切勿只将目光聚焦于户型和价格,而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检查工作:

1、查装修时间:直接问房东 / 中介 “装修完成多久了?”,若对方回答 “1 个月内”“刚装修好”,这类房源可直接排除;若超过 6 个月,再进一步排查(6 个月是甲醛快速释放期的最低时长);若能看到装修合同或建材购买记录,可更精准判断(如是否用 E0 级板材、环保乳胶漆)。​

2、查家具材质:打开衣柜、抽屉,仔细查看板材上是否有 “E0 级”“E1 级” 标识(E0 级甲醛释放量≤0.05mg/m³,E1 级≤0.124mg/m³),避免选择 “无标识、无品牌” 的颗粒板家具;摸家具封边是否完整(封边不完整会导致甲醛加速释放),若有翘边、漏封,污染风险高。​

3、查通风条件:观察窗户的大小和朝向(朝南窗户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打开窗户感受空气流动是否顺畅(避免选择 “开窗也没风” 的密闭户型);询问房屋是否配备新风系统(若有,可要求开机测试,新风系统是辅助净化室内空气的重要工具)。

同时做好 “三闻”:闻墙面是否有刺鼻油漆味(可能是劣质乳胶漆)、闻家具是否有酸臭味(可能是甲醛超标)、闻密闭 12 小时后(可要求房东提前关窗)的室内空气是否有异味(无异味不代表达标,但有异味大概率超标)。​

(二)第二步:签约时 “白纸黑字”,锁定空气质量权益​

许多租客由于未在合同中明确空气质量相关条款,导致在发现房屋存在污染问题后,无法有效维权,只能自认倒霉。因此,签约时务必添加以下三类条款:

- 空气质量承诺条款:明确 “房东保证房屋甲醛、苯、TVOC 浓度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2020),若检测超标,租客有权要求房东整改(如更换家具、专业除醛),整改期间免租;若整改后仍不达标,租客有权解除合同,房东需退还押金和已付租金”。​

- 检测责任条款:约定“入住前可由第三方 CMA 机构对房屋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检测费用由房东承担(若检测结果达标,租客可适当分摊部分费用;若超标,费用全由房东承担)”,以此避免后续因“谁出钱检测”的问题产生纠纷。

- 健康损害赔偿条款:若因房屋污染导致租客就医,约定 “房东需承担医疗费、误工费等相关费用”,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健康损害维权保留有力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条款都必须写入正式合同,切勿轻信 “口头承诺”。同时,要留存房东或中介的联系方式、身份证复印件,以便后续维权时使用。

花6万租新房却住进“毒气室”?如何确保租住房屋的空气质量?-图5

(三)第三步:入住前 “专业检测 + 科学净化”,确保达标再入住

即便房东信誓旦旦地承诺房屋空气质量达标,租客在入住前仍需完成两项关键工作:

1、找 CMA 机构做精准检测:网购几十元的检测仪准确率不足 10%,必须找有 CMA 认证的机构(可在当地市场监管局官网查询),检测前关闭门窗 12 小时(模拟夜间密闭环境),重点检测卧室(每天停留时间最长)、客厅(活动区域);若检测结果超标,立即依据合同要求房东整改(如更换人造板家具为实木家具、请专业除醛公司做治理),整改后再次检测,达标才能入住。​

2、自主辅助净化(针对轻微超标):若检测浓度只是略微超过标准(如 0.08 - 0.1mg/m³),且房东拒绝进行整改,租客可自行采取以下净化措施:

- 通风换气:每天开窗通风 3-4 次,每次 1 小时以上,搭配风扇对着窗户吹,加速空气流动;​

- 物理吸附:在衣柜、床头柜等污染源头放置母婴级活性炭包(每 10㎡放 1kg,每月晒 1 次可重复使用,6 个月更换);​

- 高温闷放:在周末家中无人时,关闭门窗,使用空调制热功能将室内温度升至 30 - 35℃,闷一段时间后开窗通风,以此加速甲醛的释放。不过过度高温可能会损坏家具,需谨慎操作。

(四)第四步:入住后 “长期监测 + 日常防护”,持续保障呼吸安全​

入住后并非万事大吉,需做好长期防护:​

1、长期监测:购买高精度家用甲醛检测仪,每周监测 1-2 次,特别是在梅雨季(此时湿度较高,甲醛释放量会增加)和冬季(开窗次数减少,污染物容易累积)等特殊时期,要增加监测频率。若发现甲醛浓度升高,应及时加强通风换气;​

2、日常防护:​

- 避免密闭:睡觉时不要将窗户完全关死,可留 5 - 10cm 的缝隙,以保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开空调时,要配合使用新风系统;​

- 减少叠加污染:不要在室内新增人造板家具、劣质窗帘等可能释放甲醛的物品,避免加重室内空气污染;​

- 清洁降污:每周用清水拖地 1-2 次(甲醛易溶于水,可清除地面残留),布艺沙发、床品每月清洗 1 次,减少污染物附着。​

 

对于租客而言,租房虽只是“临时的家”,但“临时”绝不能成为牺牲健康的理由。“花 6 万租新房却住毒气室”的悲剧,本质上反映出租客对空气质量的忽视以及权益保护意识的缺失。记住:租房时多花 1 天排查污染、多写 1 条合同条款,就是为自己的健康多上 1 道保险。​

毕竟,再精致的装修、再便利的位置,都比不上 “能放心呼吸” 的安全 —— 这才是租房最该守住的底线。

相关推荐:

办公室刚装修完怎么去除甲醛?

办公室吸甲醛用什么最好?

怎么除甲醛有效?

举报内容
  • 内容不真实
  • 旧闻重复
  • 内容质量差
  • 软文广告
  • 侵权投诉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推荐商家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