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呼吸的“新车味”,可能是一级致癌物
来源:呼吸熊 发布时间:2025-10-20 09:54:47
“刚提的新车,这股香味太好闻了,感觉像住进了新房间!” 生活中,不少人对新车特有的“皮革香 + 塑料香”格外着迷,甚至将其视为“高级感”的象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所谓的 “新车味”,其实是多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混合气味,其中就包含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1 类致癌物的甲醛。
上海曾开展过一项新车污染物检测活动,在参与检测的 142 辆车龄半年内的新车中,竟有 23.94%的车辆甲醛浓度超出了标准值。
一、“新车味” 里的甲醛,到底从哪来?
新车内的甲醛并非单一来源,而是汽车生产过程中多种材料共同释放的“产物”。这些材料在车内相对密闭的空间里持续挥发,形成了我们闻到的 “新车味”,而甲醛无疑是其中最具危害性的成分之一。
(一)核心来源 1:内饰材料 —— 甲醛的 “重灾区”
汽车内饰涵盖了大量可能含醛的材料,从座椅到仪表盘,几乎车内的每个部件都有可能成为甲醛的释放源头:
1、座椅与门板包覆材料:
- 人造革座椅:在人造革座椅的生产流程中,需要使用含有甲醛的树脂涂层和黏合剂。特别是那些价格低廉的人造革,其甲醛释放量能达到 0.1 - 0.2mg/m³;
- 织物座椅:为了让织物座椅达到防皱、固色的效果,面料通常会经过含有甲醛的整理剂处理。尽管其释放量相较于人造革要低一些,但在长期密闭的车内环境中,甲醛依然会不断累积;
- 门板包覆:门板内部的海绵填充物与外层面料之间,需要依靠黏合剂进行粘合。如果使用的是劣质黏合剂,其中就会含有大量甲醛,这些甲醛会缓慢地渗透并释放到车内空气中。
2、仪表盘与中控台:
- 塑料部件:仪表盘和中控台大多采用 ABS 塑料或改性 PP 塑料制成。在生产这些塑料部件时,添加的增塑剂、稳定剂等成分有可能含有甲醛。尤其是在阳光暴晒的情况下,甲醛的释放量会增加 2 - 3 倍;
- 表面涂层:为了提升塑料表面的光泽度,会在其表面喷涂油漆或者进行镀膜处理。部分油漆中含有甲醛交联剂,这些交联剂会持续不断地挥发甲醛。
3、车内地板与地毯:
- 地胶与脚垫:价格较为低廉的汽车地胶,大多采用 PVC 材质,在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黏合剂含有甲醛。而毛绒脚垫为了固定纤维,也可能会添加含有甲醛的整理剂;
- 隔音棉:车门和底盘处安装的隔音棉,如果是再生棉材质,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含有甲醛的黏合剂。这种隔音棉释放甲醛的周期比较长,可达 3 - 5 年。
(二)核心来源 2:生产工艺 —— 隐蔽的甲醛 “推手”
除了内饰材料本身会释放甲醛外,汽车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工艺环节,也会间接导致车内甲醛浓度升高:
1、组装过程中的黏合剂:车门、天窗、座椅的组装的过程中,需使用密封胶、结构胶。部分胶黏剂中含有甲醛,而且在汽车出厂之前,这些甲醛并未完全挥发干净,会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持续释放到车内;
2、新车出厂前的 “快速固化”:为提高生产效率,部分车企会对内饰进行高温快速固化处理。虽然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加速部分污染物的挥发,但是像甲醛这类比较顽固的污染物仍然会有残留,且在后期使用中缓慢释放;
3、运输与储存环节:新车从工厂运输到 4S 店,再到消费者手中,常处于密闭状态,甲醛无法有效扩散,这就导致交付时车内甲醛浓度可能偏高。
(三)核心来源 3:后期加装 —— 人为增加的甲醛风险
许多车主在提车后会选择加装内饰,然而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些加装件也很有可能成为新的甲醛释放源:
1、贴膜与脚垫:劣质车膜的胶层含甲醛,贴在车窗内侧后,在阳光的持续照射下,会不断释放甲醛。而非环保脚垫(如 PVC 材质)同样会释放甲醛。特别是在脚垫下方这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甲醛浓度往往会更高;
2、座椅套与香水:人造革座椅套的生产工艺与座椅类似,含甲醛风险;部分 “车载香水” 为掩盖异味,添加含醛成分的香精,这不仅无法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车内污染;
3、中控屏贴膜与装饰件:中控屏贴膜的背胶、塑料装饰件的黏合剂,都可能含甲醛。而且这些物品体积较小,很容易被车主忽视,成为 “隐形污染源”。【延伸阅读:车内甲醛的主要来源】
二、警惕!车内甲醛的危害,比室内更 “致命”
与室内环境相比,车内空间更小、密封性更强、温度变化更剧烈,这些特点让车内甲醛的危害被放大 —— 即使是低浓度甲醛,在车内密闭环境下,也可能对人体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一)车内环境的 3 个特点,放大甲醛危害
1、空间密闭且体积小:普通轿车的车内体积大约在 3 - 5m³,仅仅相当于 10㎡卧室体积的 1/3 - 1/5。在甲醛释放量相同的情况下,车内的甲醛浓度会比室内高出 3 - 5 倍。而且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大多处于密闭状态,甲醛无法有效扩散,很容易形成高浓度污染;
2、温度变化剧烈:汽车在阳光暴晒下,车内温度可从 25℃升至 60℃以上,而温度每升高 1℃,甲醛释放量增加 12%-15%,很容易就会甲醛超标;
3、人员暴露时间长:对于通勤族来说,每天在车内停留的时间大约为 1 - 2 小时;而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职业人群,在车内的时间更是长达 8 - 10 小时,长期吸入高浓度甲醛,会持续累积健康风险。
(二)车内甲醛对人体的 4 类明确危害
1、短期刺激:快速引发不适症状
- 呼吸道刺激:吸入甲醛后,会刺激鼻黏膜、咽喉黏膜,导致鼻塞、喉咙干痒、咳嗽,尤其在早晨开车或长时间密闭行驶后,症状更明显;
- 黏膜损伤:甲醛会刺激眼睛结膜,导致眼睛发红、干涩、流泪,部分人会出现视物模糊。如果皮肤接触到含有甲醛的内饰,如方向盘、座椅等,可能会引发红疹、瘙痒等症状;
- 神经系统影响:短期吸入高浓度甲醛,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会增加驾驶风险,例如导致反应变慢、判断失误等。
2、长期风险:增加慢性疾病概率
- 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车内甲醛,会损伤支气管黏膜和肺泡,增加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儿童、老人等敏感人群,症状会更加严重;
- 免疫系统下降:甲醛会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反复感冒、感染;
- 癌症风险:作为 1 类致癌物,长期接触车内甲醛,会显著增加鼻咽癌、白血病等癌症的发病概率。特别是长期在车内停留的职业司机,风险更高。
3、特殊人群:孕妇与儿童风险加倍
- 孕妇:孕期女性的呼吸频率比平时增加 20% - 30%,吸入的甲醛量也会更多。而且甲醛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的发育,增加胎儿畸形、流产的风险;
- 儿童:儿童身高较低,呼吸位置更靠近车内地板(由于甲醛密度略大于空气,近地面浓度更高),且呼吸道黏膜娇嫩、代谢功能未完善,对甲醛的敏感度是成人的 2-3 倍,长期接触会影响肺部发育和智力发育。
4、驾驶安全:间接引发交通事故
- 甲醛引发的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会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力和反应速度,增加追尾、闯红灯等交通事故的概率;
- 夏季阳光暴晒后,车内甲醛浓度骤然升高。驾驶员上车后可能会瞬间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导致 “启动即分心”,引发安全隐患。
三、新车甲醛怎么除?4 个高效方法
清除车内甲醛,需结合车内环境特点(空间小、温度变化大),选择针对性方法,同时避开无效甚至有害的 “偏方”。
1、方法 1:开窗通风 + 暴晒
- 原理:阳光的暴晒能够加速甲醛从内饰材料中释放出来,然后利用空气流动将甲醛排出;
- 操作步骤:
①在晴天时,将车辆停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打开所有车门、车窗,包括天窗,让车辆暴晒 2 - 3 小时。期间每隔 1 小时打开车门通风 10 分钟,以加速车内甲醛的排出;
②日常使用车辆时,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尽量开窗行驶(如低速通勤、郊区路段),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的车内环境;
③夜间停放车辆时,如果周边环境安全,可以将车窗留 2 - 3 厘米的缝隙,保持车内空气流通;
- 注意:夏季暴晒时,需移除车内易燃易爆物品(如打火机、香水),避免内饰因高温老化过快(可拉上遮阳帘,兼顾暴晒与保护内饰)。
2、方法 2:车载活性炭包(辅助吸附)
- 原理: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这些微孔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游离甲醛,适合作为日常辅助净化手段;
- 正确使用:
①选择 “椰壳活性炭”(吸附能力比普通活性炭强 3 倍),按 “每 1m³ 车内空间放 100g” 的标准摆放,重点放置在驾驶位下方、座椅缝隙、中控台等位置;
②每月将活性炭包拿到室外暴晒 3 - 4 小时,利用高温让吸附在活性炭上的甲醛脱附,从而恢复其吸附能力。连续使用 6 个月后,需要更换新的活性炭;
3、方法 3:车载空气净化器(长期净化)
- 原理:部分车载空气净化器配备了活性炭滤网,能够吸附甲醛等污染物。同时,配合 HEPA 滤网还可以过滤空气中的 PM2.5 等颗粒物,适合长期在污染严重区域行驶的车辆;
- 选型要点:
①滤网配置:优先选择带有活性炭滤网和 HEPA 滤网的机型,并且活性炭滤网要能够单独更换;
②风量选择:按车内体积计算,需满足 “每小时换气 3-5 次”(如 5m³ 车内,选风量 15-25m³/h 的机型);
③安装位置:将车载空气净化器放置在副驾驶位或后排,避免遮挡出风口,确保车内空气能够充分循环;
- 使用注意:每 2 - 3 个月需要更换一次活性炭滤网,防止滤网饱和后甲醛再次释放到车内空气中。【延伸阅读:汽车除甲醛最有效方法】
4、方法 4:内饰清洁与除醛(针对性处理)
- 原理:通过清洁去除内饰表面的游离甲醛,同时配合专业除醛剂分解深层的甲醛;
- 操作步骤:
①座椅、门板清洁:用中性内饰清洁剂(不含酒精、香精)擦拭人造革或织物表面,每周进行 1 次,以去除表面残留的甲醛;
②地胶 / 脚垫处理:如果脚垫不是环保材质,建议更换为“无醛环保脚垫”(如天然橡胶材质)。如果地胶有异味,可以喷洒“甲醛分解剂”,喷洒后静置一段时间再通风;
③仪表盘 / 中控台:用湿抹布擦拭表面,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塑料老化加速,减少甲醛的释放。
购买新车虽然能给人带来愉悦感,但其中却隐藏着甲醛这“一级致癌物” 的威胁。车内空间的特殊性,让甲醛危害被放大,尤其是对于长期通勤、家中有孕妇和儿童的家庭来说,更要重视车内甲醛污染问题。
相关推荐:
